教 · 科 · 研

非遗舞蹈“柳林花鼓”和“柳林降狮舞”拍摄圆满成功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20:01浏览:

 

1B55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月十五,锣鼓喧天,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与传媒学院组成的“非遗传统舞蹈拍摄”小组来到聊城市。2月 19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整装待发,踏上了去人民广场的旅程,准备一睹柳林降狮舞和柳林花鼓的风采。

1AA76

  “降狮舞”又称傩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舞蹈围绕回回降歹夫展开,回回是位云游四方的侠客,据说两头歹夫分别是神话故事中地藏王的坐骑地谛听和太乙真人的坐骑金毛吼。

  柳林花鼓凭借自身的特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故事起源于梁山好汉为搭救卢俊义,化妆成民间艺人攻打大名府的传说,后人将这一故事融入秧歌中,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在当地广泛流传。

  我们的团队重点对两个秧歌中角色所对应的道具、唱词、服饰以及整体的演出场景进行了拍摄工作,每一个角色都具有独特性,都在演出队伍中不可或缺。

14DE8

  2月20号,我们“非遗传统舞蹈拍摄”小组要深入非遗发源地聊城市冠县柳林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专题采访。清晨的聊城因为大雾的缘故似蒙上了一层面纱,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降狮舞”传承人——杨乃让的家中,杨老先生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熟悉的“降狮舞”。在互动过程中杨老师也向我们透露心声,表达了他对“降狮舞”面临无人传承的担忧。紧接着我们拜访了柳林镇“柳林花鼓”的传承人,从传承人赵同环以及老艺人郭玉甫,郭占吉的口中,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这历经了数百年发展到现在的秧歌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它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在众人的养育中成长并发展起来。

  行程虽然结束了,传承人和老艺人们对于秧歌的那份浓厚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坚守的人们,才让我们有幸一睹其秧歌的风采。秧歌不仅仅是秧歌,它更代表着一方的水土,一方的文化与精神!